2019年11月1日星期五

普通人其實也有機會

近期有位網友回應說,應該關注一下生活條件沒那麼好的人,只談成功學比較空泛難學習。

這點我是認同的,雖然我稱不上已上岸,但我自信地認為在正確和自己喜歡的路上。而我個人較傾向研究因果關係,人每天基本要做3萬5千多個決定,不同"決定"造就今天的自己。

所以日常的習慣,周邊的環境,朋友和留意的資訊絕對會決定你的未來。經常聽到很多人說每天工作都很忙、有家庭要照顧、銀包沒有足夠的錢投資、沒有閱讀的時間和沒有運動習慣等等。

我絕對認為先天的條件我沒有能力改變,身體條件或家人情況等都不能改變,所以我經常說不能改變別人,我就改變自己。 簡單來說:習慣成就一個人。

其中改變我最多的就是閱讀,你未必有很好的投資經驗;但投資大師和很多香港投資人有出書和拍影片分享。在傾談間,知道他們真的把自己所學到的寫出來,真的很多很好的作者寫的,內容非常實用,其實每天花15分鐘閱讀,真的難嗎? 很花錢嗎? 相信人人都做到。

你可看看"高效人士7個習慣"的影片:https://youtu.be/81m-A8PZdu4 ,檢視一下自己的習慣。

根據我研究過不同成功人士和普通人的分別,除了天生條件,主要後天差距都在習慣和思維,試想一下有一天你朋友分享賺外快的機會給你,或有人告訴你有什麼課程能提升自己,你會怎樣回應呢? 認真考慮一下進修還是當癈話呢?

閱讀後我思維上改變成多方向思考,網上很多人看新聞後都大力批評和抱怨,說老實的,除了發洩外還有什麼用呢?看事情或政策我會嘗試由 "目的?" "有什麼好、壞?" "帶來什麼正負影響?" "我能做什麼?",這些思維其實由閱讀和日常生活可以練習到的。我會認為這兩條影片可以看看:
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:https://youtu.be/c7MkSOIZCW0
富爸爸窮爸爸:https://youtu.be/oDL6nQR5i_Y

所以我拍片分享書本內容後,還分享如何應該到日常生活,就是考自己思考如何應用了。其實世界上機會有很多,如你知道、但不去做,是選擇,但你不知道所以沒做不了就是沒有選擇。 多閱讀和多與不同的朋友交流,一定是成本最低而且最高效的方法。

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

健身記錄

飲食和運動記錄:
10月14日(一)
早上健身1小時(胸)
全日吃了5隻蛋,1匙增肌易,6匙蛋白粉,1條米條,雞扒和牛肉
TOTAL 約 35G+3G +48G +10G +20G =116 G蛋白質

10月15日(二)
健康舞 1小時+瑜珈1個半小時
全日吃了5隻蛋,1匙增肌易,6匙蛋白粉,1條米條,乳酪,牛和雞扒
TOTAL 約 35G+3G +48G +10G +15G + 20G =131G蛋白質

10月16日 (三)
跑步
全日吃3隻蛋,1匙增肌易,6匙蛋白粉,1條米條,雞和蝦
TOTAL 約 21G + 3G + 48G + 10G +15G =97G蛋白質

10月17日(四)
健康舞 1小時+健身1小時
全日吃4隻蛋,2匙增肌易,6匙蛋白粉,400ML豆奶,雞肉
TOTAL 約 28G + 3G +48G + 8G +15G =102G蛋白質

10月18日(五)
休息
全日吃了4隻蛋,6匙蛋白粉,400ML豆奶,1米條 ,牛豬
TOTAL 約 28G+48G +8G +10G + 10G =104G蛋白質

2019年10月14日星期一

蘋果和TESLA例子說明媒體的破壞性。

對新聞和網絡資訊的判斷,很有趣的是巴菲特一直不設辦公室在華爾街而在奧哈馬,是因為想遠離消息和市場氣氛,讓自己更多思考空間和減少亂做決定。

現在只要你有手機就可以跟世界互聯,網上充斥一些真實和虛假的訊息,大型科網公司更因應你的喜好篩選資訊給你。如果你每天都接收大量資訊,再加上工作和生活,你又會有多少時間靜心坐下來思考呢?

給大家兩個例子,在2019年1月時,蘋果股價下跌至$141左右,非常多新聞和評論指蘋果公司成為首間破萬億的公司後大幅下跌,身邊也有朋友說下場會跟NOKIA一樣,巴菲特年老時做了一個最錯的決定等等,以下是網上截圖:

 


但今天10月15日,蘋果已再破早前高位,股價$235 在頂鋒。我正正是在1月低位時買位少許蘋果,回到2字頭也不賣,但因為過多消息在$185左右賣出。的確,錢是賺到少許,但損失的是相信自己的堅持,因為事情出現一次,就會有第二,三次。如果下一次再出現類似情況,請你,不要像我這樣因害怕而賣出(前題我已讀過整份報表和很多資訊,自己全家用蘋果產品和很相信蘋果)。

第二個例子是我的愛股,我很少公開說自己的持股,但用來給大家做參考也是可以的,我花了很多很多時間研究TESLA公司,在2018年和2019年體會很深。我持有TSLA已有一段時間,大升,大跌我也試過,鍛鍊心臟功能真的很有用。

體會到的是網絡上很多評論和大行真可以很無恥,試想出報告解釋TESLA的車銷量比上季更不好,需求大幅下跌,但同時認為你賺的錢比上一季大幅上升,這不是很有趣嗎?我認為你產品賣不出去,不受歡迎,但認為你公司可以賺大錢?合理預期?

同時提醒如想買美股的朋友,分析師預期,會極影響股價上落,不及預期可以跌到PK的,但分析可以很有趣。

這兩年觀察所得:
1) 出新產品時認為沒可取之處,而且定價過高;
2) 生產成本高,所以產品定價過高,銷售不好;
3) 公佈訂單量好時,說產量不夠,所以業績不會好;
4) 認為你生意不會好時,但大行設定更高利潤目標;
5) 出佈時業績不達標,導致股價下跌;
6) 下季再來,銷售量好時,產量開始提升,說但產能未能滿足需求;
7) 當產量到達一定數時,說你的需求不足應付下季;
8) 到2019年第二季破紀錄交付時,說第三季需求不足;
9) 當2019年第三季出交付破記錄時,說第四季需求不足,破記錄交付也不賺錢;

還有什麼現金流不足公司要破產,有足現金流還債又說你不夠現金擴展,夠擴展時說你銷量不好,中國計劃設廠時說設不成,要動工時說2019年建造不了,9月時建造第一期完成,就說中國經濟不好需求下降,證明中國很大需求時說關稅提高成本太高沒利潤,不加關稅時就再說AutoPilot計劃不可行....傳統龍門無限搬的例子。

兩個例子給你,假如你日日追看新聞,或網上資訊。我想你一早就會嚇破膽不投資這些公司了,因為問題天天都多。

其實,原因很簡單,TESLA假如成本,會破壞多個原有行業的發展,例子油車,混能車,的士,油站,廣告,分銷商,車輛維修,保險等跨多個行業。

而這些行業,都是你我經常看到的媒體金主,那你明白了嗎? 沒有金主,媒體怎樣生存?所以你會怎樣筆討這些壞你金主生意的企業?

這個思考模式可套用到很多生活上的訊息,再多問一次,你我都常看到很多訊息,但你真的有空思考一下訊息的真確性和背後目的嗎?



2019年10月13日星期日

增肌操大隻之路 (9-13 OCT)

話說我已成功將體脂壓到去20%樓下已一段時間,以BMI計算一直維持住良好的體重。

在10月7日學習香港的UFIT系統後,決定開始增肌減脂,但會以導師口中所以吸收120-150蛋白質一天,再配合UFIT系統中的飲食配搭進行,目標是更健碩身形。

飲食和運動記錄:
10月9日
早上健身1小時(胸)
全日吃了6隻蛋,2匙增肌易,8匙蛋白粉,1條米條,雞肉和牛肉
TOTAL 約 42G+6G +64G +10G +10G =132G蛋白質

10月10日
早上健身1小時 (肩,三頭肌) + 手提啞鈴跳健康舞 45分鐘
全日吃了6隻蛋,2匙增肌易,8匙蛋白粉,1條米條,牛和雞
TOTAL 約 42G+6G +64G +10G +10G =132G蛋白質

10月11日
休息日
全日吃了4隻蛋,6匙蛋白粉,1條米條,雞和蝦
TOTAL 約 28G + 48G + 10G +15G =101G蛋白質

10月12日
220下掌上壓 + 20下滾輪 + 50下飛鳥
全日,1匙增肌易,6匙蛋白粉,1條米條,牛肉
TOTAL 約 28G + 48G + 10G +15G =101G蛋白質

10月13日
早上健身1小時 (胸)
全日吃了1隻蛋,2匙增肌易,8匙蛋白粉,牛和雞
TOTAL 約 7G+6G +64G +15G =92G蛋白質

2019年9月29日星期日

9月投資想法備忘

9月過後這兩天出賭收數據,我第一條澳門樓市影片推測樓價和賭收的關係,7-8月跟上年比都下跌,9月情況?10月1黃金週一向是澳門旺季,酒店一直提價也爆滿,這兩天問身邊做導遊,賭場相關朋友都說今年差很遠。還有如賭收下滑,賭股能否好?澳門樓市會如何?
PS:所有數據都有濟後,情況不會馬上出現,例如賭場業績都要下年才知道。
局數據:http://www.dicj.gov.mo/web/cn/information/DadosEstat_mensal/index.html

成交量和樓價關係: https://youtu.be/KV6Lj7sfL_s
賭收會影響樓價?: https://youtu.be/IIZGZPieSZI
人仔下跌,貿易戰和香港事件影響: https://youtu.be/h5MmD5VbW5o

澳門樓價難以大跌?: https://youtu.be/BuDTadlLuJI

升跌不單憑行內人的直覺,還看政府公佈9月頭的物業銷售,有部份物業發展商出優惠,政府部份業業價格可能要打個85折或9折。或看你微訊地產朋友發出來的賣盤,如看到減價,建議先搜尋一下,如先加一百萬再減三十萬給你,是否便宜就自己判斷了。
財政局物業成交:http://www.dsf.gov.mo/tax/selo/?lang=zh

有朋友問我的新片說 "樓價不會大跌",首先人人心中的"大跌"都不同,有人認為10%是大跌,有人認為30%才是大跌。 我只是根據2014-2016年的數據,人口增長和澳門財政穩健情況下推測跌幅而已,但前題是當年沒有貿易戰,中國經濟沒有太大下行壓力,做生意的人賺到錢去買樓,如現時賣樓需套現還債,會否情況不能同日而語?

而現在人仔一直下跌,如果你賺人仔,會用手上人仔換港幣去港澳買樓還是用你賺港/葡幣,換人仔到內地買樓?

今早看新聞香港也有少量單位減價成交,很多人抱怨樓價高,陳德霖在退休前訪問也提到98年金融海嘯香港樓價下跌6成。如果樓價下跌時你有錢買,抱怨是可以的,假如不能,還是把專注力放在提升自己身上,比抱怨更有用,起碼我自己是這樣做。

最後,借用當年08金融海嘯雷曼兄弟和這個月Thomas Cook破產事件,有時大型公司要倒閉,都是看新聞才知道的。一定有人知道的,但這個是不是你或我呢? 所以我不嘗試去指測太過宏觀的事,因為我了解我的能力圈並沒那麼大。

2019年9月27日星期五

觀看Netflix 製作的蓋茲之道:疑難解法 後感

當我知道Netflix為Bill Gates會拍攝一部影片時,我馬上訂閱了Netflix,一口氣看完三集。主要是好奇一下,世界首富腦袋內在想什麼?

很多人認為有錢世上就沒有問題,他雖然好有錢,但太多問題他/錢也解決不到,包括疾病,窮困,地區落後,政府官僚問題和戰爭。

影片中Bill Gates得到巴菲特的支持,把持有的巴郡股票大部份都捐給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,片中巴菲特問Bill有多少把握能克服到問題,Bill 也是笑了笑說"有很大的希望",而老巴笑笑就內心支持他就好。

現在Bill 的基金會正至力研究窮困地區廁所的排污系統,希望減低大小二便病毒感染,我留意到主要受害的都是黑人民族。大小二便都排在河裡,然後飲用水也是在河內抽取,What the fuXk?瘧疾的問題快速傳染,所以他召集了不同大學和企業,研究廁所和排污系統,多年才完成一個比較乎合成本效益的裝置,但耗資以億美元計算。。而Bill 更即場飲用潔淨出來的清水,我太太馬上問我,如果比你,你敢飲嗎? 我回答"Bill 60多歲也敢,我有什麼不敢?XD"
但彷似,這件事還未能普及,也是在開發階段。

第二是想改變剛出生嬰兒的疾病小兒麻痹症,在先進城市早已沒有這個困擾,但窮困地區仍有,先進的醫療團隊花多年開發藥物和找出病毒來源後,誰知道正在救援時遭到博科聖地攻擊,殺害多名救援人員。現在情況就不知曉了。

還有他一直留意的能源和氣候變化,這個一定是影響到全球的事,就6月時我去美國北邊阿拉斯加旅遊時就知道,冰川融化已經開始加快。連澳門的天氣也開始不穩定,到現時9月尾入秋後天氣還在熱,春秋冬的時間也像縮短了。  而他發現核能發電已有25年技術沒有更新,所以也請了一班專家來探索可行性,但美國本土生產非常成本非常高,而中國也有相關高技術,跟中國合作乃是大勢所趨。但商討到開始發展階段時,大家也知道發生什麼事吧,Trump上任後貿易戰一觸即發,把任務再次中斷了。

看到有些人變富有後買豪宅、靚車、遊艇飛機去享樂,當然很正常的。但另一些人卻花20年時間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,你可看到還有誠哥的基金會,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 和Obama Foundation等都是這樣,當然還有很多。知識能改變命運,當知道世界其實有很多人活在窮困地區,自己就會少點抱怨,多點想方法解決困難。即使首富也跟常人一樣的,學Bill gates常提到,be a willing and able guy。

有興趣可到youtube看看:



2019年7月28日星期日

脂溶性維他命

脂溶性維他命
承上,脂溶性維他命會溶於油脂中,故必須腸道內有脂肪,膽鹽情況下才能被人體吸收。有別於水溶性維他命,多餘的脂溶性維他命會儲存於肝臟,長期大量服食可能引致中毒。

維他命A-於自然界以兩種模式-維他命A及β葫蘿蔔素存在,其中葫蘿蔔素沒有毒性,過量會儲存於手掌中,致手掌變黃,當身體需要維他命A時,再由肝臟進行轉化。學名視黃醇,參與視紫質的合成,容易受紫外光破壞,故需長期使用視力工作人士需要量會更高。除外亦參與黏膜組織的抗氧化,以及用以合成生長激素。

維他命D-學名鈣化醇,屬較易中毒及毒性最強的維他命。皮膚下的膽固醇經陽光照射後可轉化成維他命D,唯需要大面積及一定時間下方可轉化。主要用於促進鈣和磷的運用,起媒介作用,以及保持血鈣平衡維持神經系統穩定。主要攝取來源為動物肝臟,乳類製品,蛋類等。故素食者容易出現不足的情況。


維他命E-唯一不會中毒的脂溶性維他命,易受冷,熱,光破壞。主要功用為參與脂肪組織的抗氧化,預防血脂及血塊生成;減少細胞需氧量,其中針對傷口癒合,預防疤痕形成有顯著功效;以及調節體內荷爾蒙生成。

普通人其實也有機會

近期有位網友回應說,應該關注一下生活條件沒那麼好的人,只談成功學比較空泛難學習。 這點我是認同的,雖然我稱不上已上岸,但我自信地認為在正確和自己喜歡的路上。而我個人較傾向研究因果關係,人每天基本要做3萬5千多個決定,不同"決定"造就今天的自己。 所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