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3月16日星期六

春季食療(中醫與營養配合)

1.春季多霧多風,且容易溫差大,都市人易因冬天積制而受寒濕熱濕影響,產生不適

2.春天五行行至肝目,需注意肝,眼保養。可取6克決明子敲開外殻,配3克杭白菊及6克枸杞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。其中枸杞含大量胡蘿蔔素,可針對眼睛及黏膜組織修復,決明子通便排毒,杭白菊清熱。起清肝潤燥,益腎明目的作用。

3.春季容易出現春睏,身體或關節痠痛,頭痛疲倦等症狀。其中痠痛原因多為寒湿困於表面,致血液循環不通所致。可多作適量運動排汗驅寒,或多食辛辣溫和性食物(薑,葱,蒜)等食物。P.S. 陳皮具協調身體各機能協調之用,有效幫助排清體內積聚之濕寒

4.春睏,水腫易疲倦情況可採用下列食療改善:薏米/玉米鬚泡水(利尿祛濕,有治標之用,但不可過量,否則容易脫水)。

5.或赤小豆1兩,扁豆1兩,白朮5錢,伏苓5錢,側魚1條。用12碗水煲一個半小時至8碗水,可供4-5人飲用。(建脾胃,增強消化系統,有治本之用,可定時服用)

6.春季亦特別容易出現流感,流感及普通感冒分別:如高燒至40度左右則為流感,低燒38度或无燒則為普通感冒。感流期間會反覆高燒,此為正常過渡反應,家長不用過於擔心。

7.預防流感可使用一配方:補充足夠的維B、維C、肝寶、含維C的果汁粉沖水當水飲用(上述術語歡迎詢問本人)可有效提升免疫力。春季期間亦應特別注意蛋白質(免疫細胞製造原料)及維他命B(參與消化代謝)之攝取

**以上是林俊先生整理CKN營養中心的營養班筆記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Hello,您好, 歡迎多交流同留意見

普通人其實也有機會

近期有位網友回應說,應該關注一下生活條件沒那麼好的人,只談成功學比較空泛難學習。 這點我是認同的,雖然我稱不上已上岸,但我自信地認為在正確和自己喜歡的路上。而我個人較傾向研究因果關係,人每天基本要做3萬5千多個決定,不同"決定"造就今天的自己。 所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