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3月13日星期三

脊椎健康

1.簡單測試身體柔軟度年齡:右手從背後向下,左手從背後向上交握,手指能握住:20歲;扣住:30歲;碰到:40歲;接觸不到:50歲

2.椎間盤為脊椎間一小塊用以緩衝及運輸營養的組織,大部分成份為水,而椎間盤突出是腰椎疾病中常見情況,情況不嚴重可經由飲食及姿勢糾正,現階段唯一治療方法為手術處理,唯飲食或姿勢未有改善時,仍有復發現象發生


圖一,正常頸椎生理弧度和變型生理弧度

3.椎間盤突出成因如下:骨質疏鬆、自由基氧化、骨質增生、意外、長期姿勢不正確、缺水或神經系統原因等

4.骨質疏鬆原因:自然老化,荷爾蒙分泌減少(流失>吸收);缺乏骨骼營養素(鈣鎂,蛋白質,維他命C等);缺乏運動(鎖住營養);遺傳與性格亦有關,成年人每日應攝取最少1000mg鈣,最好按照鈣鎂比例2:1攝取;多做負重運動,使營養得以達到

5.骨質增生病理為椎體及其椎間盤變薄致頸椎不穩時,周圍韌帶受異常應力的牽扯,致其附着點損傷引起骨贅增生。易發生增生的節段依次為頸5頸6頸4頸7。原因多為工作勞損或長時間姿勢不當

6.脊椎處只有少量血管,營養運輸依靠水的滲透作用進行(上述提及椎間盤大部分由水組成),身體缺水會導致椎間盤變薄及營養無法輸送,更会做成腰椎間壓力改變(長期姿勢不正確亦會做成此現象),增加椎間盤突出風險。


圖二:生理弧度變直而導致椎間盤脫水

7.營養補充部分:維他命C(針對椎間盤作抗氧化,參如膠原蛋白合成);蛋白質(骨骼原料);深海魚油(針對關節部位修復);鈣鎂(骨骼原料);健骼精華(針對韌帶修復,內含鹽酸葡萄糖胺,吸收率較硫酸葡萄糖胺高出1倍)

**以上是林俊先生整理CKN營養中心的營養班筆記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Hello,您好, 歡迎多交流同留意見

普通人其實也有機會

近期有位網友回應說,應該關注一下生活條件沒那麼好的人,只談成功學比較空泛難學習。 這點我是認同的,雖然我稱不上已上岸,但我自信地認為在正確和自己喜歡的路上。而我個人較傾向研究因果關係,人每天基本要做3萬5千多個決定,不同"決定"造就今天的自己。 所以...